我院学生荣获“挑战杯”全国一等奖

发布者:王佳伟发布时间:2023-11-21浏览次数:10

1028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贵州大学承办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贵州大学举行。

  

在主体赛中,我院学生团队参赛作品“基于甲酸异丁酯的极寒电池设计”获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钻石核电池——新一代供电技术破壁者”获科技发明制作A类三等奖。在黑科技专项赛中,地效无人飞行器集群协同体系恒星级作品(一等奖);模块自组装月面基地卫星级作品(三等奖)。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一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甲酸异丁酯的极寒电池设计

项目组别:自然科学学术论文

团队成员:何年栋、宋岱恒、李铭凯、韩雨铮、吴文凯、张尧

指导教师:刘远鹏、袁博韬

项目简介:面向高寒地区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领域,超低温储能技术备受关注。团队研究开发了新型耐低温锂电池,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多种表征方法对电解液进行分析,实现了电极表面改性和界面调控等多作用耦合,在低温环境下保持极高的电化学性能,打破了传统电池储能受低温条件的限制,缓解了新能源普及在寒冷极端条件下的储能困境,以科技助力新能源全方位推广。

  


“恒星级”(一等奖)

项目名称:地效无人飞行器集群协同体系

团队成员:周京、袁明洲、王淼、赵华庆

指导教师:姚蔚然

项目简介:智能化、信息化集群体系在救援、搜索等领域日益彰显重要作用。地面效应飞行器是具有超低空飞行能力的特种飞行器,本项目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实验室,开展了地面效应飞行器的设计及样机的研制,并研究了飞行器集群的协同搜索及全域覆盖策略,有效提升了无人飞行器集群的搜索效率及感知能力。本项目研究的算法在搭建的地效飞行器试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致力于实现无人集群在复杂环境下的智能决策与规划。


科技发明制作A类三等奖

项目名称:钻石核电池——新一代供电技术破壁者

项目组别:科技发明制作A

团队成员:李传龙、梁博、文东岳、张文超、曹占东、曾诗琪、贾和、白雪

指导教师:刘本建、刘康、代兵

项目简介:为解决深空探测等无光照环境下的微型化长时化稳定供电问题,团队研究了理论工作寿命达12年以上的金刚石同位素电池,颠覆了传统电池的供电模式。团队通过研发辐射金刚石合成设备;突破界面载流子复合损失难题,实现超薄氧化物介质层界面调控和载流子运输优化;集成储能型超级核电源系统实现不间断涓流充电和瞬时高功率输出;为发展高性能金刚石同位素电池提供了新的方案,助力长时化微型化场景供电技术取得更大进步。


“卫星级”(三等奖)

项目名称:模块自组装月面基地

团队成员:罗庚、闫承瑞、白雯瑞、刘爱杨

指导老师:熊健、韦兴宇

项目简介:

针对月面特殊环境,启发于中国古建筑四合院设计理念,团队提出了一种模块化自组装环形月面基地建造方案。基于离散式模块设计和一体化组装设计,通过3D打印实现单元结构原位制造,并使用机器人进行单元嵌锁组装。方案大大降低了材料运输成本并提高了大尺寸空间结构建造效率,为我国月面基地建设提供了参考。


此外,我院学生作品在第十八届工商银行“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四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

“挑战杯”竞赛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是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经过30余年的发展,挑战杯竞赛成为面向最广大青年学子的实践平台、培养青年学生科学精神的第二课堂、提升青年学生协作能力和集体观念的有形载体,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挑战杯竞赛赛事架构更加优化,搭建主体赛、揭榜挂帅专项赛、红色专项活动、黑科技展示活动有机组成的“1+1+2”赛事整体架构,吸引到全国2000多所高校、40余万作品、250多万学生参赛。

航天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标学校四类杰出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启航”创新创业苗圃引导学生投身双创活动,深入科研团队挖掘培育创新创业项目,以“协会+实验室+基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贯通。面向未来,学院将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发掘更多潜力项目,引领广大航天学子在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